《如何阅读一本书》共读活动—2016.4.07

这里给大家说明一下我现在的一个现状,今天早上起来之后,关心我的朋友们可能都知道,我爱人马上要临产了。今天早晨起来以后,已经有了一点点的临产的一些迹象,所以,我今天就陪着爱人一起到医院住院了,并且现在已经在待产。现在还没有各种生产的症状,所以我就从医院跑下来,在车上开了wifi,然后用车上微弱的灯光,来完成昨天所说的这个承诺,我们把剩下的这个部分聊完好吗?也算送给我以及送给我马上出生的孩子的一个小礼物吧。

(四)客观的必要性

按照咱们昨天说的,咱们一直说完了主题阅读的五步法,一直到第五步叫分析讨论这一步。那么我们下一节,书中的第278页,客观的必要性,这一节在讲什么事情,通过阅读完成之后,我们其实会发现一点就是,作者讲的内容是对第五点分析讨论这个部分,对它进行了一个强调说明,强调了什么,就强调你在分析讨论这个过程中,需要把持的一个原则究竟是什么,相当于是对作者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要求,是对分析讨论这个环节进行了一个具体说明。

1.争议议题的特点

那么大家可以看一下,作者虽然并列写了这个内容,它其实是对第五点进行说明,当明白这一点之后我们才能够对这个事情有所理解。所以一开始上来之后, 278页下面倒数第二段和最后一段到279页上面的这个部分,它在讲一个什么样的事情?在这整个两段的内容在读起来也真的是比较难理解的,那我也是读了四五遍之后才理解清楚,他其实讲的是有争议的这种议题或者说我们这个各个主题里面大家不太相同,我们不是说了吗?什么是值得参与的议题,就是两方面的意见并不完全相同,那么这种议题它有一些特点,这两段其实是在讲它的特点分别是什么。都是有同意和反对的意见并存,这个是说出来了,并且不仅仅是并存,而且数量都不少,有的数量也挺多的,那么你比如说正面数量有20个,反面数量有一个,这种现象很少出现,这没有什么争议了,大家可能就一边倒了,所以第一段就是讲这个事情。 然后第二段,就是说这两方面正面的和反面的,正面的可能都对,反面的也可能都对,但是或者可能是都不对,不管是什么原因我在书上还画了一张图,我拍下来给大家看一下这张图我是怎么画的,正面反面这一段作者到底在谈什么事。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那么对于一个议题,它背后的真理的一个争议,它有可能一后面认为是对的,一方面认为是错的,他们可能是对的,也可能都是错的,也可能对的只对其中的一部分,这就是议题的一些特点。

2.主题阅读的目的

基于这样的一个特点,作者下面又出来了一个核心的意思,换句话说,一个279页第二段,“换句话说,主题阅读的目的,并不是给阅读过程中发展出来的问题提供最终答案,也不是给这个计划开始的问题提供解答”,就是说我们在进行主题阅读的时候,它的这个目的并不是为了给答案,明白吧?不是为了给答案,而应该干什么,应该做的是,在书中279页倒数第二段写的“要做到面面俱到,自己不设立场”。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去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但我从其他的领域中引入“引导师”这样的一个概念,引导师、催化师或者比如说会议主持人这样的一个特点,在280页的第三段已经写出来了,“必须要能不偏不倚地在各种相对立的问题中保持平衡,放下一切偏见,反省自己是否有过或者不及的这种倾向”,这是关于“引导师”的一个要求。 所以主题阅读的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给某个问题给出答案,而是你把所有的答案都摆在面前,然后彼此比对彼此讨论后作出一个总结,作者已经把书都写出来了,你需要对它总结,它究竟说的是什么。我们再上一个部分也讲过自己的语言,设置一套中立的词汇来进行总结,同时,你总结的内容要尽可能地引用作者的原话,这就是在书中他提出来的一个关于主题阅读的引导师这样的一个身份应该做的这样的一个事情。 所以我们回到279页第三段,我们要说的,并不是我们认为这个这个什么,我们说的追求理解的过程中要多一种形式,他在说什么,就是说作为引导师,虽然说这个第二段写的这个主题阅读的目的,这个目的我们不认可他,但是在这个目的里面我们觉得这个东西也挺对,我们也可以给他多一种形式,可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辩证客观。

3.主题阅读的要求

好,那下面就会出现在279页倒数第二段简单来说,主题阅读就是能够面面俱到,而自己不预设立场。所以这个对我们提出来一个要求,这是面面俱到,再有一个就是不预设立场,其实这两点,“面面俱到”就是需要你辩证的,就把所有东西都凑在一起辩证的,然后“不预设立场”,其实就是一种客观,就对这个词进行了一个解释。 然后书中,在后面279页最后的这两段上面。这段讲的“面面俱到”,后面这一段讲“不预设立场”。“面面俱到”他提到的还是比较简单,你就把它都罗列出来就行了,但是“保持中立”这件事情,这里边有一个重点,重点是在280页上面第一段写的“偏见可能会以各种微妙的方式进入你的脑海”。就是说你如何去面对偏见?

4.避免偏见的方法

那么在这一段里边讲了我们要不断的抗拒偏见的诱惑,尽可能做到公正和客观。然后又谈到了偏见存在的多种可能,比如说这里边写的1、2、3、4,4种可能。在这个部分我原本我在这个地方是有一块知识存储的,就是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里边,在这本书里边就讲到关于“偏见”的内容,但是我这没有展开,我们未来再做这个部分,咱们再来交流这个部分的内容。所以偏见说白了,偏见的存在有这些可能。那么我们究竟如何避免偏见呢? 你看280页从第二段开始,怎么样去避免偏见,要的就是你不断回头参与诸多作者的原文。这里边写了,这非常非常的重要,就这个部分的内容非常非常重要,你要去参见别人的原文,然后按照原文来引用观点或者论述。就是假设说范多伦认为主题阅读是什么,或者说范多伦认为主题阅读不是什么,那你不能用你自己的话讲,你在主题阅读的时候作为一个引导师的时候你不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说出来,而是要说范多伦说,主题阅读的目的,你看279页上面第二段,主题阅读的目的,并不是怎么怎么样,也不是怎么怎么样,这就是范多伦认为的内容。然后你对范多伦认为的这个内容的一个观点稍作总结,他认为这个东西不是什么。 所以你一定要反复的去看这个作者的原文是什么,作者的意思,然后要把你这个中立的语言和作者的意思嵌套在一起去表达出来才可以。那么你看书中280页的第二段就是在讲这样的一件事,讲避免偏见的方法,这一段里边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方法,然后后边又谈到了,这个第三段这个部分,我们刚才已经说过了,就是要避免这个问题,要达到这种理想状态必须要做到什么。 所以在这块你看完了之后,基本上客观的必要性就已经知道了。这个客观的必要性这一节它是跟在第五步的后面,也就是说你在第五步要分析讨论的时候,你要把所有的问题拿出来,不是上面说了嘛,要有顺序,说明,为什么有顺序,说明答案对答案进行分类。在说这些东西的时候你要保持面面俱到,不预设立场,这就是这一节里面提到的一个要点,面面俱到,不预设立场。

(五)实例-进步论

那么这个里边其实有很多词,很多段落读起来并不能像我这样分析的时候说的这么轻松简单,并且里边涵盖着很多要点,我随便举一个例子就行了。 咱们看一下280页的第三段,第三段的倒数第三行在最后的分析中“一份主题阅读的书面报告是否达到兑换形势的客观,虽然可以由读者来判断,但是写报告的人自己才真正的明白”。他其实这段话说起来就是说者无意,听者要有心。说者说这个部分的时候其实一直在表达什么呀?他在表达自己写进步论的时候就出了一个书面报告,在弄东西的时候又出了一个书面报告,那么他其实在做这个部分,一份主题阅读的书面报告。 这个东西就是我前面,昨天晚上我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就在分析图,作为读者你需要做的更多的事情,除了排序、给原因、给分类这个事情以外,更多的事情是你需要产生产品。而在这里他又再次指出来了,就说你需要产生一个产品,这个产品至少是一份关于你读这么多书的一个报告,所以这个部分你看一个一个的细节,内容其实不太少,所以我们这样理解上来,你就能明白,他在对分析讨论补充一个具体作用。 所以我们再看,回头再看,整个这一章内的一个构架,这一章上来先讲了一个矛盾现象,先说了一个主题阅读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主题多难找,然后找了一个矛盾现象,矛盾现象按下不表,直接来讲主题阅读的两大步骤。第一步是准备,第二步是五步法,两步讲完的标志是什么呢,是谈到了五步法中最后一步客观的必要性,要做到面面俱到,不预设立场。 他是讲到这,那么整个都完了之后,他又讲了什么?他又讲了实例,实例是什么?就是进步论,他以进步论来举例子讲这个。由于是举例,所以我在这个部分的讲,我觉得关于进步论这3个字,虽然在这一节里面反复出现反复出现,他对进步论也反复讨论,但是“进步论”这个词根本就不是我们这一本书的关键词,所以既然不是关键词,那我的方式就是给大家把结构梳理一下就行了。 那么大家基本上也可以看出这个结构,这个结构281页的这个第一段和第二段,这两段他说了自己拿出来了这四百多本书,450多本书,然后去找到底要哪种书要留下来,所以他这两段里边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做检视阅读,第二件事还是做检视阅读,他分别做了两次检视阅读,我们再重复一遍,第一次检视阅读是为了找书单,第二次检视阅读是为了找章节。所以前两段他谈到了这样的一个事情。 紧接着后面281页的第三段开始到282页上面的第一段,这个部分其实特别有助于理解这个五步法中的第二步,就是你要建立达到共识,就是带引作者和你自己达成共识,那么他是怎么达成共识的呢?其实这个共识这个词。我们说了,它不是中文意思里面这个共识,它是词义(term),大家对这个词义背后的这个意义达成一致,我们定义成一种共识。其实他一直就在定义一种共识(P282第1段),就是我来定义一下什么叫做“进步”,我们就这个“进步”在讨论。 然后他在讲的就是厘清问题(P282第2段-本节末),那么这里面他在讲厘清问题框架的时候,前后对比,你会发现是有区别的——他厘清问题框架比前面的厘清问题(五步法中第三步厘清问题)多了一个内容——多了一个框架,这个问题。关于框架的确立,看大家一定要注意,关于框架的确立,它其实是有逻辑关系的。 你可以翻到我的脑图往上找,找到脑图“厘清问题”这个部分;厘清问题,他是讲这个问题是什么?什么东西?再往后看那个分析讨论中,他就有一个排序和立足于顺序清楚的讨论本身。所以我们要排序,需要有逻辑。而作者在这个部分使用“进步论”这个内容给出来了,他提出来的问题的一个逻辑是怎么样具体展开的,它不仅仅告诉你它的顺序是什么样的,它的结构是怎么样的,还告诉你为什么这些和这个结构是这样的。所以他在这一步里边所做的事,其实是主题阅读五步法里面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这三个结合在一起,综合举了一个例子给你看的。 所以厘清问题是一件事,形成框架还是一件事,那么他把这个事情都总结在一起,那么你会发现,他做了一个总结(P283第2段)“我们列举的进步的分析框架是让你明白含多少议题,有多少讨论,换句话说,这就是主题阅读的第四及第五个步骤。”最后这句话我们昨天已经强调,今天也辅助强调一下,就是他不用写一本厚厚的书。这告诉我们,其实主题阅读一定要出一个你自己认为的不一定是产品,成果也可以的。好吧,所以这一节在整个书的逻辑上其实看得也特别清楚。

(六)如何应用主题工具书

我们再来往下看,如何应用主题工具书,这个部分那么作为这个地方,它的出现,我们首先先要判断一个事情,就是说在逻辑上是个什么逻辑,它为什么会出现在你前面讲的主题阅读的方法,讲主题阅读的一个关键环节的一些原则,主题阅读的一些实践之后,又谈到了如何应用工具书。他真的是希望我们很好的应用好这个事呢?还是什么呢?

1.矛盾问题定义

其实读完之后,我们才能知道他这里边还是用来解决他那个矛盾的。我们翻开书中(到本节就在这儿)你会发现在P283页“如何应用主题工具书”下面的第一段,这个里面基本上把这个矛盾说的清楚了。这个矛盾的定义是什么呢?就是除非你知道自己要读什么,否则是不能做主题阅读的;但是除非你能做主题阅读,否则你就不知道该读哪些书,这就是书中所说的一个关键问题。 那么这个关键问题出现在哪呢?我在读这个部分的时候,我其实我没有感觉,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啊。所以我的理解上,作者写这个部分的内容,其实是给一部分人用的,而这部分人是“主题阅读”这个技巧的入门者或者新手,如果这个人从来没有做过主题阅读的话,他可以尝试着采用这种方式来进行主题阅读。 那么这个方式,主要解决的是一个什么问题,主要是作为主题阅读的新手,他的主题总在变,然后他也不知道要读哪?所以在这个里边有矛盾,但其实,对于我来说,我认为这个里边根本就没有矛盾的,这是对我个人而言的。我首先我认同作者所说的事情,但是对我来说它没有什么矛盾。我是这样理解的,作者所说的,这个矛盾的来源,其实是词义的混淆,它这个两个词义没分清楚。 看那两个词义,除非你自己知道要读什么,否则不能做主题阅读,什么意思呢?第一个要读什么,这个是什么呀?这个事情其实针对的是某一个主题,就是我想要了解某一个问题。假设说我特别特别想了解关于“时间管理”这个理论体系,它在具体实践中的工具,比如说Doit和OmniFocus它们之间的冲突主要体现在哪里,当我想知道这个时候我就可以开始做主题阅读了,虽然我主题阅读的不是书,我就可以找来各种各样的人的说法来进行判断,并且我要知道的这个主题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那么作者之所以会说,除非你能做主题阅读,否则就不知道该读哪些书,这个是又是什么意思,这个事情是对于新手说的。新手在读的过程中,他的问题点或者叫它的主题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才出现了这个矛盾,那么这个矛盾,其实对于我而言,我们只需要把问题的范围使劲的精准到某一个点上,这就不是矛盾了。 所以我们平时我们在做学习和做研究的时候,尤其在互联网这个社会环境中,那这种情况特别常见,对一个观点,很多人出现不同的说法,不同的想法,我们不一定非要出现这个矛盾,我直接从网上搜资料,就可以解决这个矛盾呢?是不是何必要出现这种矛盾,所以这是我在看这个部分,引申出来的一些想法。 那么,衍生出来这些想法,我们还回归到作者本身。我给他的定义是,作者写这段内容针对的对象是主题阅读的新手,他们并不知道如何使用多种材料或者资料来获得对某一个问题的答案,并且可能这种新手连问题本身都弄不清楚,这就会出现这个矛盾。

2.理论上解决矛盾的方法

如果要解决这个矛盾,作者在理论上提出了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你可以完全熟悉经典作品,这说明你特别牛;第二种方式就是你去找人帮忙——284页的第一段,但是“找人帮忙”里边存在着风险。

3.解决方案-主题工具书

所以这两种方式都不行,于是作者推荐了自己的一种方式,就是主题工具书。说实话,西方世界的经典名著的“主题工具书”,我并没有阅读过,所以我没有办法有效的去给大家解释这究竟是什么,但是我可以从其他地方对接。 我们做一下整理和总结,他在284页第二段开始“因此你需要一本工具书……”,一直翻到286页上数第二段——“第三,如果主题阅读运用在不同的主题上”,这些内容其实就在讲他自己的解决方案,即主题工具书。

(1)主题工具书的特点

他先讲了主题工具书有一些特点,然后又说了主题工具书的作用。它的特点是——在书里284页第二、三段,这个特点包括几个:

  • 海量的主题
  • 每个主题都对应了参考资料的内容
  • 然后是对资料的索引和粗略的指引。 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精细的,作者虽然说它是有点问题的,可是作者本身还是推荐的,因为它把所有内容都涵盖在里面。大家可以这样理解:其实主题工具书类似于什么呢?比如说管理思想史,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管理思想史,学管理学的同志们可能读过,一读这本书,他就会提到比如说谁在哪一年的XX书里边提出XX观点。我感觉这就类似于主题工具书,我是这样的一个理解和判断。 只是它把特点抽象出来,海量主题对应的参考资料内容,对应的索引和指引。
    (2)主题工具书的作用
    它的作用包括三大部分,这个部分范多伦写得特别清楚,启动阅读、建议阅读和指导阅读这3个部分,也就是说主题工具书在你开始读的时候和在你读的时候获得建议、以及在你读的时候来获得一些所谓的指导上面有帮助。
  • 我们看一下启动阅读——也就是在刚刚开始的时候,这个部分的书写方式,从285页第一段在写什么呢?他在罗列一个问题,说如果怎么样可能会出现XX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来说,谈到了下面的作用一、作用二、作用三,作用一就在285页的第二段,他的方式就是先从简单入手、读进去,再读完这句话,翻译成我们最常听的一句话就是——成长从易开始,慢慢来、持续做;
  • 然后我们再看第二个作用,第二个作用就是提供建议,也是对于那种新人来说的,一个新人对某一个主题特别感兴趣,如果说他没有主题工具书,他在读一本书的时候会因为自己的兴趣而不断地沉浸在这本书里边,不小心就转换成分析阅读了,那可能不能达到主题阅读的效果。所以作者说,你把这本书都拿在眼前,一摆、一展开,各种各样的主题都呈现在你的面前,那你就可以扩展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你的范围就可以打开,这时提供一个翻译叫建议阅读;
  • 第三个是叫指导阅读,指导阅读给了3个方向。我做了一个整理,第一个叫做指出诠释方向,第二个强化诠释能力,第三个多重诠释的强化。 分别讲一下指导阅读:
  • 第一个,什么叫诠释方向?找出来这个部分以后,这个部分和这个主题是相关的,我特别想弄一张图,可以这样理解,一打开这张纸上面写的大标题——如何健身,下面的叫参考资料A,A是请看XX书中的第100页的第二段,你在读到XX书中第100页第二段的时候,其实想的是这一段是如何说明——比如说怎么健身这个事,他给出了你一个诠释的方向,帮你节省了理解的时间;
  • 第二个是强化对各个章节诠释的能力,也就是说彼此对照理解,我们很多时候在理解一个内容的时候,就比如说咱们这本书主题阅读五步骤里边的第二步,就是作者和我们达成共识的那一步,那一步其实很难理解的,但是我和后面的内容不断的比对之后,和我自己的内容进行联系之后就明白了,原来他是这么个意思。也就是说我对这个第二步的理解能力或者诠释能力就得以提升,而这个提升其实在主题工具书里也可以给出来,它会针对一个主题给出多个参考资料,你就可以用多个参考资料对这个主题反复理解,你就可以一下子理解清楚,这就是强化诠释能力。
  • 第三个叫多重诠释的强化,就是这一部分内容一会在这说了,一会在那说了,一会又在别的地方说了,反复说、重复说,我们就对这个部分做了调整,不断的去学习、提炼。主题工具书是这样的一个作用。
    (3)广义和狭义的主题阅读
    作者在最后又不好意思的念叨了一下:“唉,对不起大家,请原谅我们,我们搞得不太好,其实有广义的主题阅读和狭义的主题阅读之说,一种是(和工具)放在一起用,一种是单独使用。 这个内容,他讲了这个部分,所以这个主题工具书它的作用,我想在这整理一下,主题工具书这一节出现,他其实是跟这本书的一些小白对象,让他们去理解,如果从一开始你就想主题阅读的话,那真的很难,所以你可以从简单开始,你可以用主题工具书,这就是他要谈的一个事。

    (七)构成主题阅读的原则

    那么再往后看一节,其实就剩了这一节——构成主题阅读的原则。我读到这儿的时候,我在想怎么回事,这是什么结构,为什么主题阅读的原则在这个地方又出现了,那么我就读了一下,我一读第一段第五行里面有个“此外”,再往后倒数第二行有个“最后”,一看并列结构,他写了并列结构,然后再后一看287页上面第二段说:我们对这所有的问题都不认同,我们一次解决一个,咣咣咣三下解决了3个问题。 我读的这个部分的时候,我就在想,作者在干什么,作者是不是又在跟当时代的人去隔空喊话,我就在想,作者在写书的时候,他平时肯定会有人说,或者说这个主题阅读现在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已经深入人心了,可是在他那个时代很有可能这是作者自己造出来的词,而作为这个自己造出来的词,在他同时代的另外的一些教育家或者一些人的眼中,他们就说这个东西不行,这个东西不好,这个东西不对,那么不对的主要原因可能就分为这3类,然后作者就跟他做了一下辩驳,我看作者的那个逻辑,也就是反正是都能自圆其说,说得通,这是我最开始的一个印象。我想作者又在这互相黑别人,那占据着话语权,然后去黑他同时代的人,这是我最开始的一个感受。 那么关于这个部分的内容,这里边总结的已经非常清楚了,大概288页最后一段,“只要相信翻译是可行的,书与书之间就能彼此对谈。然后人是具有理性沟通的,我们就可以相信主题阅读是可行的”,因为最后这句话基本上就把这一章节都说清楚了。 可是我想如果延续上一节——如何应用主题工具书,他其实还是在讲关于那个“矛盾的问题”,看一下,还是在谈那个矛盾的问题,他的对象还是那些小白们,这是我的理解,不一定对,这些小白知道如何运用工具书,那这些小白会不会问出一个问题,就是主题阅读真的可行吗? 面对的这个困扰,作者又告诉你说:你别管别人怎么说,你看真的是可行的。所以如果站在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再拉到最开始,拉到分析阅读开篇概述这个部分,你看主题阅读中,他开篇概述谈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主题阅读这个事主题找寻比较难,第二个事情是主题阅读中会出现一个矛盾现象。你会发现它的开篇阅读,其实是一个总起的一个感觉,就把这两个问题整体都给你抛出来了,然后后面的检视阅读的作用、五步法以及客观的必要性、还有实例进步论,这些全部是用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就是主题阅读是什么,怎么弄这个事,再往后的如何用主题工具书、构成主题阅读的原则这两个部分,其实是在解决矛盾的问题,是给主题阅读的新人来解决可能存在的矛盾问题的,那么你如果这样理解就可以看清楚它的结构(因为这是范多伦写的,我现在觉得范多伦应该是一个结构性非常强的人),那么它的结构,就是开篇大主题,提出两个问题,然后分开分别讲解两个问题,最后讲完,所以重新构建了我对这一节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八)总结

    好吧,最后他做了一个总结,总结在就没有谈矛盾的事了。他谈的就是;两个大阶段,准备阶段和这个主题阅读本身。准备阶段两步走,第一个整理书单,第二个建立概念,那么书单怎么来?他给了一些书单,第二个阶段主题阅读五步法还有一些要求,这个要求是出现在最后一段,“要一直保持对话式的疏离与客观。要做到这一点,你当引用别人的观点时,必须从他的文章中引出一段话来并列。”你自己说了一个事你还要把别人的话,再拿出来放在你下边来并列,这就是前面所说的,面面俱到不偏不倚,或者辩证的客观,这个部分的内容,好,这就是关于分析阅读我得到的所有的东西。

    三、阅读本章的收获

    下面我来回顾一下我自己的一个收获,我主要的收获有3点,另外主题阅读的目的和主题阅读的要求是我从过程中整理出来,放在这里而已,那我们来看一下我自己得到的这3点感受。

    1.主题阅读的关键是要产生成果

    第一个感受,对我而言,主题阅读的关键是要产生成果,这是对我而言,就是我其实要解决一个问题,你会发现主题阅读,整本书里边,都是以问题导向式的。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能慢慢感知到这件事,就是他总是会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如果说这本书我们不讲它是一个讲理解力,或者讲读书方法的书,我们可以把它认定成一个问题解决的一本书,你要说他会提出问题,然后单纯采用读书的方式来解决,这本书解决我们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吧。 那么说到这一点,其实我自己特别特别有感触,我本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读完了我列出来的个人管理的那个书单,大家还知道吧,那个书单里边100多本书我全部都读完了。读完了之后有一个事情,在我脑海中呈现就是:这些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在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被解决了,得出来了一个结论就是个人成长自我管理,我们需要搭建一个自我管理系统来实现持续的个人成长,其实得到了这样的一个东西。而这样的一个东西经过不断地酝酿转换变成产品之后,它形成了现在的幸福进化俱乐部的内在核心逻辑,就是要让我们不断地通过自我管理的方式来实现个人成长。这个才是我,就是主题阅读这么多自我管理主题最后得到的一个成果,所以对于我来说幸福是主题阅读所产生的一个成果。如果说小一点来看,“掌控每一天”这个课,就是我再读了十五六本和时间管理有关的书之后产生的一个成果。 所以在这,我要跟大家说的是我自己的一个感受,或者我对那些比我小一点,年纪小一些的同志们,我给你们提出来的。我真的很希望你能听到我谈到的这句话,我真的特别期待,因为你如果能听到的话,你应该会被点燃,然后你应该会和我一起去做一些主题阅读,去产生一些成果,去把自己的价值得以变现和实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那些事。这个得看缘分了,所以特别希望听到这儿的人真的能跟我在一起,好吧。这是我第一个感受。

    2.提问才是关键能力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感受,第二个感受是提问才是关键能力。我们的这本书其实是针对问题给出使用读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我们经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高手指路,我们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并不一定只有读书的这一种方式。并且阅读的方式在我看来,其实是一个效率比较低的方式,尤其是你没有阅读技能的时候。我最认可的方式是让高手,就你要找导师,你导师要带着你才行,你如果没有导师带,你这些事都特别特别的慢,谁如果跟我说说读书这件事就够了,你只要坚持读书,你就能变得好,这完全是扯淡。最好的方式真的就是高手指路,高手给你指路,然后你通过看书看视频跟别人交流,通过这些方式来打造成自己的一些竞争力。那么你可以看一下,在这些方式中,它是有高度有维度有层次的,是不是? 高手指路这个高度,这个维度是最高的,然后再往下有一点,比如说在做中学,再往下有一些,比如说在看视频,或者听别人讲,最后应该是行万里路,就是你到处去走着出去看,这个才是最慢的,因为你出去走着看,你需要自己整理总结经验,而读万卷书别人的经验已经出来了,你只要把它看进去就行了,对吧?高手指路是什么呢?高手指路是告诉你,针对你的问题直接给你答案,是不是?所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我个人建议大家搭建起这个,你如果没有导师,你务必找一个导师,他带着你成长。那我也愿意做这件事,你如果愿意和我在一起,我愿意带着你一起成长。 所以在这么多种方式和方法中,什么能力才是最关键的?其实提问能力才是最关键的。你向书提问,你向你经历的所有经历感受去提问,你向高手去提问,最重要的是提问能力,这点非常重要。还有后面我不是说了,提问这个活动我们已经做了,后面咱们也可以一起来做这个事,这不展开。

    3.察觉能力很重要

    第三个收获,觉察能力是身处多种意见对抗过程中可以保持清醒的基础能力,就是你要做到一些自我觉察,这里边案例多着去了,我随便给大家举几个。比如说在我公司,我们现在是创业公司,我们为了发展一个方向,几个人就会讨论,我凡是看到两个人或者3个人以上忽然出现彼此说自己的观点的时候,我会立刻调用我的觉察能力,然后让自己处于一种清醒的状态中去听他在说什么,他说的这个内容是解决什么问题的。这就是我现在的一个特别简单的一个技巧,而这个技巧其实是在干什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就是主题阅读,对吧? 这就是一个问题,大家把所有观点摆出来,我在其中进行在听、在辨析、在整理、在组合、在对照,那我是个什么?我就是个引导师对吧?而在公司、在人际、在阅读,这个是都是一样的,所以主题阅读的这一章的内容,尤其让你面面俱到,不偏不倚的时候特别重要。而这个重要,他是让你呈现出一个巨大的管理能力、掌控能力的一种状态。 所以我特别建议大家能去好好的把它练一练。我拥有这个能力,并不是读这本书而拥有的。我是在创业过程中,协调人协调观点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协调家庭、协调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练就的。而到这个地方,对我是一个极大的触动,而这所有的触动,是我自己的一个感受。我整理出一个观念,觉察能力才最重要。那么这是我提出来的一些我自己的想法,那这就是关于第20章,我的分享内容。 出来了很长时间,可能也不知道汪隽子现在的一个情况是什么样子,所以谢谢大家,我马上从我的小车子里出来,回去陪我爱人了,希望她能够平平安安,生出一个健健康康的好宝宝。下一次我们交流的时候我就当爸爸了,希望大家祝福我吧,好吗? 谢谢大家,我们下次再见,拜拜!

第二十章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